设计工具

Invalid input. Special characters are not supported.

创新

创新科技赋能日常体验,为您而生:搭载美光 G9 QLC NAND 的美光 2600

Saurav Yadav | 2025 年 6 月

pause

美光一直在 QLC 市场占有优势,采用美光 G9 QLC NAND 的美光 2600 SSD 再次巩固了这一优势地位。

美光 2600 NVMe™ SSD 作为一款面向 PC OEM 厂商的创新存储解决方案,率先采用了业界首款第九代 QLC NAND。通过美光 Adaptive Write Technology™(AWT,自适应写入技术)和智能预读取等创新功能,该产品实现了 7.2GB/s 的优异顺序读取性能,同时以高性价比 PCIe 4.0 SSD 品类中名列前茅的 PCMark® 10 得分,带来了超凡的用户体验。美光 2600 的顺序写入速度可提升 63%,随机写入速度可提升 49%,不仅力压竞品 QLC SSD,与 TLC SSD 相比也毫不逊色。

美光 2600 现已面向 PC OEM 厂商出货,提供 22x30mm、22x42mm 和 22x80mm 三种规格,容量从 512GB 到 2TB 不等。其紧凑外形和单面设计,尤为适配手持设备、超薄笔记本电脑和工作站等应用场景。例如,容量为 2TB、规格为 22x30mm 的紧凑型版本兼具超小体积与大容量特性,特别适合掌上游戏设备等空间受限场景的设计。

存储至关重要

强大的 PC 存储解决方案能够提升应用程序运行效率并改善用户体验。美光 2600 通过增强日常计算体验,显著提升了常用应用程序的运行效率。

性能全面提升:美光 2600 能显著提升数据存取及读写速度,带来更快的系统启动速度、更短的应用程序加载时间以及更强的系统响应能力。操作系统映像安装所需的时间更短,既确保了更高效的生产过程,又可确保 IT 部门能迅速部署商用 PC 驱动器映像。

AI PC 应用:存储性能是推动 AI 应用进步的关键因素。美光 2600 凭借高速读取性能,可实现 AI 模型的快速加载,确保不同任务间的流畅切换。

用户体验:AWT 可智能优化活跃数据在 SSD 中的存储位置,从而为内容创作、休闲游戏及日常计算带来更流畅的使用体验。根据 PCMark® 10 测试结果,相较于同类高性价比 TLC SSD,美光 2600 可实现高达 44% 的性能得分提升,以及高达 43% 的带宽优势。这一得分充分印证了美光 2600 的卓越用户体验。

创新科技突破性能极限

AWT 采用业界首创的 SLC、TLC 和 QLC 多层动态缓存架构,在提升顺序写入速度的同时,还可为用户带来更丰富的 QLC 体验。该技术支持在更长时间内以高速模式写入数据,在写入大小不超过硬盘容量 40% 的文件时,可将写入时间缩短 75%。这意味着,您可以向 2TB 容量的硬盘连续高速写入多达 800GB 的数据,耗时仅为竞品 SSD 的四分之一。

这些创新同时赋能了企业 IT 用户与普通 PC 用户,让他们能获得更高的工作效率,以及更好的日常使用体验。通过增强型缓存技术,用户能够大幅缩短大型操作系统映像的部署时间,加速文件渲染与保存,实现更高效的数据备份,并显著提升游戏安装的速度。在 AI 应用日益普及的今天,存储容量需求持续增长,这使得 QLC 与 TLC 等高性价比 SSD 的低延迟特性变得尤为重要。

前沿 NAND 技术赋能卓越用户体验

美光 2600 SSD 率先采用了 2Tb NAND 颗粒封装,以及 G9 QLC NAND。美光 2Tb G9 QLC NAND 采用前沿的六平面 NAND 架构,可实现更高程度的并行处理能力,同步提升 NAND 的读写命令吞吐量,从而显著改善性能表现。美光 2600 的 NAND I/O 速率高达 3.6 GB/s,在目前已出货客户端 SSD 中名列前茅。

总之,美光 2600 以 QLC 的成本优势,实现了媲美 TLC 的性能表现。出色的能效比,以及在前几代产品基础上全面升级的规格参数,延续了美光在 QLC 领域的技术优势地位。在 AI 时代,高效率已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各领域的核心诉求:美光 2600 不仅能显著提升效率,更能以出色的散热表现确保系统稳定运行!

详细了解 G9 QLC 的优势

了解 2600 SSD 的性能

客户端 SSD 高级产品线经理

Saurav Yadav

Saurav Yadav 现任美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客户端 SSD 高级产品线经理。他管理着一系列面向当前和未来的高性能 SSD 产品,致力于提供出色的用户体验。除游戏和存储外,分析也是他最热衷的学科之一,他在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-香槟分校攻读信息管理理学硕士学位期间,以及在孟买大学攻读信息技术工程学士学位期间曾学习过这一学科。

Saurav Yadav